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课时分层作业19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doc

  • 上传人:n***
  • 文档编号:137603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3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课时 分层 作业 19 呼吸 细胞 原理 应用
    资源描述:

    《课时分层作业19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分层作业19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十九)(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无氧呼吸1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选项呼吸类型H的来源H的用途A有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水B有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C无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乳酸D无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酒精B根据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A错误,B正确;根据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可知,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中H只来自葡萄糖,用于生成乳酸,C、D错误。2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B过程都需

    2、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C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的酶均位于细胞质基质中D植物细胞中均不会发生C乳酸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在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A错误;图中过程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的参与,B错误;图中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分别为两种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故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的酶均位于细胞质基质中,C正确;绝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D错误。3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3、(两种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酵母菌只进行发酵B的葡萄糖用于发酵C的葡萄糖用于发酵D酵母菌停止发酵B由图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6 mol酒精,根据反应式可得,需消耗3 mol葡萄糖,同时产生6 mol CO2。因产生CO2总量为15 mol,所以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 mol,可以推断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5 mol,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为。4葡萄糖是生物体重要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是_,Y是_,生物细胞中产生Y的场所可能是_、_。过程中,产生H最多的是_(填代号)。(2)反

    4、应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填代号);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3)酵母菌发酵时,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以后再密闭。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繁殖速率_(填“加快”或“减慢”)。若检测酵母菌呼吸的产物是否有酒精,可用酸性_进行检测。解析(1)由题图可知,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生成Y(CO2)和H及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利用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X(O2)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水及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中,产生H最多的是。(2)反应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有氧呼

    5、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即;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细胞呼吸产生水。(3)当从有氧变为无氧条件时,酵母菌的繁殖速率减慢。若检测酵母菌呼吸的产物是否有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答案(1)O2CO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2)细胞呼吸产生水(3)减慢重铬酸钾溶液题组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5下图表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O2浓度为b时,果实的无氧呼吸水平最低B当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相等C当O2浓度为a时,不利于果实储存D保存干种子的条件是无氧、零下低温、干燥A当O

    6、2浓度为b时,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无氧呼吸水平最低的点是b点,A项正确;当O2浓度为b时,CO2均是有氧呼吸释放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不相等,B项错误;当O2浓度为a时,CO2的总释放量最低,表示总细胞呼吸强度最弱,有利于果实储存,C项错误;保存干种子的条件是低氧、零上低温、干燥,D项错误。6(多选)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荔枝在无O2、保持干燥、零下低温中,可延长保鲜时间C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的过程中获得能量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

    7、应ABC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所以不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A选项错误;荔枝等水果蔬菜的保存要求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宜,B选项错误;登山时人体主要是从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获得能量,C选项错误;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适应低氧等不良环境,D选项正确。7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B稻田定期排水,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造成毒害C破伤风芽孢杆菌在氧气充足环境下易大量繁殖D人体骨骼肌细胞处于剧烈运动状态下进行细胞呼吸时,葡萄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

    8、生的二氧化碳量D有氧呼吸的产物水是由H和O2结合而成的,且18O不具有放射性,故不能在水中检测到放射性,A错误。水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在O2不足环境下易大量繁殖,C错误。人体骨骼肌细胞处于剧烈运动状态下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所以葡萄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O2量等于产生的CO2量,D正确。8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因素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细胞中丙酮酸和酒精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处理正常通气品种A正常通气品种B低氧品种A低氧品种B丙酮酸(mol·g1)0.180.190.210.34酒精(mol·L1)2.452.496.004.00(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_(填“能”或“不能”)生成ATP。(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3)实验结果表明,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品种B_(填“强”或“弱”)。解析(1)黄瓜根系细胞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属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供氧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其中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属于

    10、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不释放能量,所以不能生成ATP。(2)由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黄瓜品种和通气情况。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也产生少量的酒精,说明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无氧呼吸增强,产生的酒精增多。(3)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氧条件下,品种A产生的丙酮酸比品种B产生的少,而品种A产生的酒精比品种B产生的酒精多,所以品种A耐低氧能力比品种B强。答案(1)细胞质基质不能(2)黄瓜品种和通气情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强9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则在氧气浓度为a时,下列叙述错误

    11、的是()A酵母菌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B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3/5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气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合成ATP的比例是192B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于酒精,说明此时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正确;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为6 mol,说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也为6 mol,需要消耗葡萄糖的量为3 mol,而此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为15 mol,说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569 mol,则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1.5 mol,因此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3/(31.5)2/3,B错误;根据B选项

    12、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9 mol,由此可推知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为9 mol,C正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合成ATP的比例是(1.5×38)(3×2)192,D正确。10如图为探究萌发的种子细胞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装置中萌发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时,有色液滴左移B甲装置中萌发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时,有色液滴右移C甲、乙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必须消毒,实验均需设置对照组D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进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B若甲装置中萌发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氧气消耗的同时产生等体积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

    13、,故装置瓶内气体体积减小,有色液滴左移,A正确。若甲装置中萌发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则没有氧气消耗,但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装置瓶内气体体积不变,有色液滴不移动,B错误。为排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萌发种子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为排除无关变量如外界温度、气压等对实验的影响,题述实验均需要设置对照组,C正确。乙装置中,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后变混浊,D正确。11(2019·全国卷)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

    14、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B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在相应酶的催化下,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选项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原料而不是产物,A选项错误;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并且释放出少量能量,C选项错误;一般来说,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故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不会增加酸味的产生,D选项错误。12为研究影响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有水的生成B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C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D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其中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因此过程有水的生成,A项正确。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只能将丙酮酸进一步氧化分解,因此加入的呼吸底物应该是丙酮酸,B项错误。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课时分层作业19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doc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13760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