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类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oc

  • 上传人:n***
  • 文档编号:248930
  • 上传时间:2022-07-26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8.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问渠哪 如许 源头活水
    资源描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oc(2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谈谈课改下的古诗文教学赵燕(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第一小学 邮编:564600) 内容摘要:如今的孩子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呈现出令人担忧的局面:一是没有兴趣,二是因为考试的需要而被动地学习。分析了原因,找出教师在传统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里存在的问题,并为了摆脱这种困境作了大胆创新:1、在学习古诗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逸闻传说,激发学习兴趣;2、抓住诗词中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字眼来组织教学;3、诗歌与美文紧密相连;4、活动中升华诗歌。关键词:课改 古诗文 教学 诵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的诗句,我不禁问:这“半亩方塘”怎么这么清澈

    2、呢?是因为这源头的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如此清澈?这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令人读后清新明快。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大学者朱熹用这两句诗诠释了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一种进取创新的思想。它借水之清澈,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只有思路永远活跃,大胆创新,敢于接受种种不同的新思想,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这个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古代诗词歌赋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无数名言佳句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但是,如今的孩子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却呈现令人担忧的局面。不少

    3、学生不知道李清照是何许人也,想象不出张继笔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的画面,更体会不了陆游那种“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壮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对这些古诗词作者跌宕不羁、傲侮一世的人生,对他们“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凝练却气象万千”的诗词不感兴趣呢? 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对学习古诗文没有兴趣,仅仅是因为考试上的需要而被动地接触它,学习它。分析原因:一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文字的不断发展,再加之诗词格律的束缚,古代诗词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古诗所反映的内容、思想、情感与当代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客观距离;二是现在的学生比较浮躁,更喜欢直白简单的“快餐文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4、语言隐晦、感情含蓄的古诗词;三是没有欣赏古诗词的环境,周围的同学看的都是网络小说、言情小说,讨论的是周杰伦、粉丝、韩剧等等,他们头脑中的古诗文仅仅就在每次测验时停留数秒。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纵观十二册小学语文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共选入古诗词近70篇,从时间跨度来看,汉、唐、宋、元、明、清均有涉及,其中唐诗占近70%。由此我们都不难看出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那么,老师们,我们不禁试问:在传统的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里,我们是否还存在着一些问

    5、题呢? 1、考啥教啥。我们往往都以考试内容为目标,过分重视重点字的音形义、重点诗句的解释,以单纯地掌握知识点为终极目标。2、有啥教啥。把教材、教参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上课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果遭到学生质疑,立刻显出捉襟见肘的窘态。3、略读等于不读。因为略读课文,检测不做要求,往往就采取放任态度,会读会背诵就行,更有甚者,为了赶进度,竟致跳过不讲,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学起来机械枯燥,索然无味。虽然能背诵,会默写,但古诗词离学生却越来越远,真所谓“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摆脱这种困境,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教学理念的更新、学生学

    6、习方式的转变等,而加强语文教师的古诗词修养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对于一些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王昌龄、陆游等著名诗人,看看他们的全集或选集,效果会更好,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把相关的知识熟记于心,再加以融会贯通,在课堂上才能智珠在握,挥洒自如。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在古诗词方面的修养有了一定的积淀,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教好它。而此次推行的课堂改革之关键所在则正是把我们从过去繁琐的誊写教案中解脱出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翻翻“闲书”: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古诗文诠释等等,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在教参书里勾勾画画,在备课教案上修修改改,让我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去为古诗文的教学做好准备,挂图、简笔画、优美诗句卡就陆续的在课

    7、堂上闪亮登场了。宽松的工作环境,简洁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没有理由在教研的时候不深钻教材、反复讨论,没有理由不在课堂上精雕细酌、力求实效,更没有理由不在课后认真反思、积累经验。 古诗文教学应以趣字当头。在反复诵读中体味古诗文的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好的古诗就是一幅鲜明的图画、一首优美的歌曲、一个动人的故事,需要我们反复吟咏,深刻体味诗中那深邃的凝炼美、简约美、含蓄美、空灵美和意境美。同时,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种苦吟成诗,一字千金的刻苦精神,也值得孩子们借鉴和学习。1、在学习古诗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的逸闻传说,对于激发

    8、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讲草时,可以说说白居易名字趣闻;学马可以讲讲李贺的“诗囊”等。2、抓住诗词中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字眼来组织教学。我们可以以勾颜色、写数字、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把诗歌进行归类教学,例如:执教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们就以颜色为突破口,让孩子们找出描写颜色的几个词语,再以这几个词语为主线引导他们诵读,体会诗歌中所描写的美丽画面。而执教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诗文。一年级的画则是典型的谜语诗歌。3、活动中升华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古代的诗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造更多充满诗意的学习环境。这一点,我们学校应该走在了课改的最前列。我们在本学期开展的“古诗文知识竞赛”、“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等都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理念,也为孩子们创造了浓浓的古诗文学习环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时的,它贵在坚持。只有本着理性、严谨、热情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心中的源头之水才会永远保持鲜活。课改实验的深入,让我们身心都得以解脱,面对生僻的古诗文教学,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难?参考文献课程标准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古诗文诠释小学语文教师- 2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oc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2489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