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用 资源 结合 生活 实际 提高 社学 科教 实效性
- 资源描述:
-
《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李佳(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重庆 400015)一、教学的有效性及品社教学现状。谈到品社学科的有效性,我们首先了解了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而反观现阶段的品社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教师不乐意上,学生没兴趣学的怪圈,更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静下心反思,认为教学中我们只把目光集中于教学活动的表面形式,许多活动的设置并没有
2、考虑到学生实际,因而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高。而有些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操作性、形象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流于“纸上谈兵”。这样的品社课,其实效性无从谈起。二、如何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教学实效性。优化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教学需要的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
3、式研究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优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教学说声“谢谢”这一课时,一开课,就是设计了学生书带掉了,老师为他带来,他很自然地说了声“谢谢”这个环节,这一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自然地引入课题,明确了本课目标。因此,提高品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联系学生实际,很有必要。三、组织讨论,学会搜集信息。品德与生活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生活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