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类型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

  • 上传人:n***
  • 文档编号:248935
  • 上传时间:2022-07-26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3.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运用 资源 结合 生活 实际 提高 社学 科教 实效性
    资源描述:

    《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2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李佳(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 重庆 400015)一、教学的有效性及品社教学现状。谈到品社学科的有效性,我们首先了解了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而反观现阶段的品社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教师不乐意上,学生没兴趣学的怪圈,更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静下心反思,认为教学中我们只把目光集中于教学活动的表面形式,许多活动的设置并没有

    2、考虑到学生实际,因而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高。而有些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缺乏操作性、形象性不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流于“纸上谈兵”。这样的品社课,其实效性无从谈起。二、如何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教学实效性。优化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教学需要的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

    3、式研究社会。”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优化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作为教材,才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教学说声“谢谢”这一课时,一开课,就是设计了学生书带掉了,老师为他带来,他很自然地说了声“谢谢”这个环节,这一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自然地引入课题,明确了本课目标。因此,提高品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资源,联系学生实际,很有必要。三、组织讨论,学会搜集信息。品德与生活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生活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现代教育理念

    4、提倡学生应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品社课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深入生活,搜集相关的材料。例如教学说声“谢谢”这课时,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表,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身边亲人所从事的行业及听到别人的感谢时,心里的感受。课堂上,在前面教学的铺垫下,学生对调查结果有了全面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说声“谢谢”的内涵有了阶梯式的理解。又如,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一课时,课前学生对逃生方法进行了搜集,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不同火灾逃生场景,巧妙地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逃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避免了信息的重复、无效,使教学更有效,相信学生一旦遇到类似

    5、情况,会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在实践中,提高自救能力。咱们有的老师还做了有心人,比如开学时开展了“寒假生活交流会”,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畅谈自己在寒假里的故事,说说自己的寒假是怎么过的?是平淡的?还是新奇的?是快乐的还是难过的?说一说自己的寒假之最,交流一下自己在寒假里学到的本领。在活动中,老师注意收集从学生那里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将它们进行分类如:快乐、烦恼、有趣、得意等,并根据这些信息深入展开讨论,让学生共同分享寒假生活的各种体验,帮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互相尊重他人的好品德,鼓励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生活,学会自己创造快乐,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对新学期满怀希望。当然,要提高品社教学的

    6、实效性 ,还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生活实践。社会就是大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能力。如结合本期四年级十岁生日活动,老师们开展了“调查自己成长历程”的主题活动,学生采访父母,收集儿时物品,回忆童年趣事,制作成长册,开展十岁生日庆典,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出生证、胎发、成长相册,父母心语,反映自己一步步长大的经历,进而充分感悟到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关心、体贴家人的方法,在母亲节、父亲节的

    7、时候给妈妈洗脚,帮爸爸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关爱家人。这一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乐于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通过社会实践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自是不言而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但如何在现实环境中更好地让孩子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品社的实效性,也是老师还感到困惑与难以实施之处。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创设丰富的、灵活的、直观的、开放的学习形式,才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放飞情思。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既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运用资源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品社学科教学实效性.doc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2489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