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Zip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知识点 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知识点 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即学即练 1】【即学即练 1】 (一) 、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一) 、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参考示例: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也属于乐府诗, 即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次北固山下的四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目标导航(领联)潮平两岸间,风正一祝悬。(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前” “基” “年” “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天净沙秋思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曲中仄声常区分上、去二声)平仄平平,平反平平,仄仄平平去上平平去,平仄平平。(二) 、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二) 、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参考示例:(1) 四言诗歌, 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五言、七言诗有两种情况: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单音节在句中,五言诗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句读要正确。例如“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代表长顿,/代表短顿, “阔”和“生”是单音节,语言节奏不能读错。同时,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应是一致的。读得准确了,就便于理解诗意。当然这只是基本要求,还有更高的要求,就是读出诗作的思想感情,读出诗中的美。知识点 02 探究四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知识点 02 探究四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资料助读:】情景交融,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上,使景物带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诗人用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尽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学即练 2】【即学即练 2】 (一) 、说说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一) 、说说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答案示例: (1)各篇景物描写特点不同,决定情感不同特点。例如观沧海是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的,写的都是大景象,因此场面宏大,体现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表达一种壮美、豪迈的情感。 (2)关键词语传达出景中情。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到“杨花”子规” ,点明了“龙标” “五溪” “夜郎”等,也写了“明月” ,这些都是客体意象,那么情呢?“愁心”一词最关键,给这些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二)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二)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1.诵读观沧海 ,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本诗描绘了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一诗中,哪一个词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诗歌以描写“杨花” “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用意?答案示例: “愁心”一词真实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诗歌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 “杨花”是指柳絮,代表漂油无依之感,暗写王昌龄被更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它总凄惨地啼叫着,给人悲伤之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作者选取“杨花” “子规”来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悲苦、孤独的氛围,为全诗莫定了感情基调。3.读次北固山下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答案示例:表面意思是指, 潮水涨起来了, 江面宽广, 两岸更远了;挂起帆, 乘船顺风疾行。从描写的景物看, 船在江正中, 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 所以诗人视野开间, 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 “两岸阔” “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伙,黄境开闹,情绪饱满。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哪一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作者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 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 面对此情此景, 会有怎样的感受?答案示例: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是点睛之笔。首句选取了秋天的三种景物,枯藤、老树显得毫无生气,把秋天的萧瑟凋零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傍晚栖息在老树上的乌鸦,渲染出阴冷的氛围;第二句“小桥” “流水” “人家”写出了家的温暖和对家的思念;第三句写荒凉破败的古道、瑟瑟的秋风、疲惫不堪的瘦马,营造出一幅阴冷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知识点 03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知识点 03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即学即练 3】【即学即练 3】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参考答案: 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 “日月” “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考点:考点: (一)、谈谈诗歌鉴赏的方法。(一)、谈谈诗歌鉴赏的方法。知识点详解:知识点详解: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法:考法: (一) 、(一) 、请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请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答案示例: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解析:鉴赏炼字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能力拓展(二) 、 (二)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首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中首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模式(意境=意象+情感)。首先了解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 其次了解思想感情术语 :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最后熟记答题模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 或恬静优美, 或雄浑壮阔, 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三)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三)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答案示例 : “生” “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题组 A 基础过关练题组 A 基础过关练1.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次北固山下标题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标题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D.元代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和唐代诗人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 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 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4.给下面词语的加点字注音。碣石( ) 沧海( ) 澹澹( ) 竦峙( )萧瑟( ) 枯藤( ) 子规啼( ) 夜郎西( )5.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1)幸甚至栽,歌以咏志。( ) (2)枯腾老树昏鸦。( )分层提分知识精讲(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4)随君直到夜朗西。( )6.填空。(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 。 ” ; “ , 。 ”两句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3)唐代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 。 ”的浩渺景象。诗中饱含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游子漂泊天涯,发出了“ , 。 ”的感慨。 题组 B 能力提升练题组 B 能力提升练1.下列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2.下列对观沧海理解
收藏
压缩包目录
|
预览区
|
-
全部
-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帮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docx--点击预览
-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师版)-【帮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docx--点击预览
|
|
编号:29568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8.35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9-08
15
金币
- 关 键 词:
-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古代
诗歌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同步
精品
讲义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第 4 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知识点 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知识点 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即学即练 1】【即学即练 1】 (一) 、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一) 、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参考示例: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也属于乐府诗, 即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次北固山下的四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目标导航(领联)潮平两岸间,风正一祝悬。(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前” “基” “年” “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 “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天净沙秋思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曲中仄声常区分上、去二声)平仄平平,平反平平,仄仄平平去上平平去,平仄平平。(二) 、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二) 、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参考示例:(1) 四言诗歌, 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五言、七言诗有两种情况: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单音节在句中,五言诗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句读要正确。例如“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代表长顿,/代表短顿, “阔”和“生”是单音节,语言节奏不能读错。同时,对仗句上下句的词语音节应是一致的。读得准确了,就便于理解诗意。当然这只是基本要求,还有更高的要求,就是读出诗作的思想感情,读出诗中的美。知识点 02 探究四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知识点 02 探究四首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资料助读:】情景交融,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上,使景物带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诗人用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尽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学即练 2】【即学即练 2】 (一) 、说说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一) 、说说这四首古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答案示例: (1)各篇景物描写特点不同,决定情感不同特点。例如观沧海是以宏观视角观看天地、大海的,写的都是大景象,因此场面宏大,体现一种壮阔、宏伟的气象,表达一种壮美、豪迈的情感。 (2)关键词语传达出景中情。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提到“杨花”子规” ,点明了“龙标” “五溪” “夜郎”等,也写了“明月” ,这些都是客体意象,那么情呢?“愁心”一词最关键,给这些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二)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二) 、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1.诵读观沧海 ,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本诗描绘了苍茫动荡、惊涛拍岸、吞吐日月的沧海形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一诗中,哪一个词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诗歌以描写“杨花” “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何用意?答案示例: “愁心”一词真实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诗歌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 “杨花”是指柳絮,代表漂油无依之感,暗写王昌龄被更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它总凄惨地啼叫着,给人悲伤之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作者选取“杨花” “子规”来起笔,营造出一种凄凉、悲苦、孤独的氛围,为全诗莫定了感情基调。3.读次北固山下 ,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答案示例:表面意思是指, 潮水涨起来了, 江面宽广, 两岸更远了;挂起帆, 乘船顺风疾行。从描写的景物看, 船在江正中, 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 所以诗人视野开间, 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 “两岸阔” “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伙,黄境开闹,情绪饱满。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哪一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作者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 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假如你身处其中, 面对此情此景, 会有怎样的感受?答案示例: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是点睛之笔。首句选取了秋天的三种景物,枯藤、老树显得毫无生气,把秋天的萧瑟凋零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傍晚栖息在老树上的乌鸦,渲染出阴冷的氛围;第二句“小桥” “流水” “人家”写出了家的温暖和对家的思念;第三句写荒凉破败的古道、瑟瑟的秋风、疲惫不堪的瘦马,营造出一幅阴冷凄凉的深秋晚景图。知识点 03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知识点 03 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即学即练 3】【即学即练 3】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反复诵读观沧海),想象诗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参考答案: 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 “日月” “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考点:考点: (一)、谈谈诗歌鉴赏的方法。(一)、谈谈诗歌鉴赏的方法。知识点详解:知识点详解: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 )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法:考法: (一) 、(一) 、请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请赏析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妙处。答案示例: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解析:鉴赏炼字型答题模式是: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能力拓展(二) 、 (二)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首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中首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解析:分析诗歌意境的答题模式(意境=意象+情感)。首先了解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 其次了解思想感情术语 :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最后熟记答题模式: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 或恬静优美, 或雄浑壮阔, 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三)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三)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答案示例 : “生” “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题组 A 基础过关练题组 A 基础过关练1.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次北固山下标题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标题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D.元代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 和唐代诗人王湾的 次北固山下 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 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 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4.给下面词语的加点字注音。碣石( ) 沧海( ) 澹澹( ) 竦峙( )萧瑟( ) 枯藤( ) 子规啼( ) 夜郎西( )5.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画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1)幸甚至栽,歌以咏志。( ) (2)枯腾老树昏鸦。( )分层提分知识精讲(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4)随君直到夜朗西。( )6.填空。(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 。 ” ; “ , 。 ”两句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3)唐代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 , 。 ”的浩渺景象。诗中饱含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 。(4)天净沙秋思中游子漂泊天涯,发出了“ , 。 ”的感慨。 题组 B 能力提升练题组 B 能力提升练1.下列对观沧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2.下列对观沧海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