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0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docx

  • 上传人:n***
  • 文档编号:363236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8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三首 0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 09 古诗 导学案 设计 统编 小学语文 四年级
    资源描述:

    《0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设计9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读准“降”的读音,会写“暮、吟”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3.能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4.在朗读与交流中体会三首古诗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2.感知三首古诗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设计。(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并背诵学过的古诗。2.总结学生的背诵情况

    2、,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古诗的热情。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并结合预习明确是哪三首古诗。1.自由选择学过的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以更加饱满的态度投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之中。3.齐读古诗题目: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指名背诵或者小组内背诵,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积极评价学生的积累行为,激发学生继续积累古诗的热情。二、自主学习,读通古诗(用时:15分钟)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引导学生再读古诗,圈画生字,并识记生字。(3)组织学生小组内相互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4)引导学生熟读古诗。2.组织学生开展汇报交流。(1)利用生字卡片检

    3、测学生识字情况。(2)针对识记不准的生字商讨识记方法。(3)组织学生重点识记多音字“降”。3.组织学生齐声诵读三首古诗。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学习。(1)借助拼音和识字表,读准全诗。(2)圈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字,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3)组长利用字卡逐一检测三首古诗中生字的认读情况。(4)小组任选方式,反复练读古诗,努力做到读得准确、流畅。2.汇报交流:(1)利用字卡,准确认读:暮、吟、题、侧、峰、庐、缘、费、须、逊、输、瑟、骚。(2)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3)利用工具书查找“降”的不同读音,并根据读音做扩词训练。3.准确而流畅地诵读三首古诗。1.学生在自主学诗的过程中,教

    4、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相互交流,达到学习成果分享,相互带动的效果。2.小组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瑟”“骚”“逊”,“逊”不要读成“孙”。3.为了巩固多音字,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呈现由不同读音的“降”组成的词语,组织学生认读、运用。三、小组合作,了解诗意(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借助注释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努力说出三首古诗的大致内容。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出整首诗的大致意思,相互进行补充,指导学生根据集体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发言内容。1.组长组织小组自学活动,先选择一首诗,再圈出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到注释中查找答案,最后将整首诗的大意说清楚

    5、。2.小组代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并根据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1.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大胆交流,并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学会合作学习。2.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要学生能根据注释说出古诗的大致意思即可,不要过于提高要求。四、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组织学生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找出容易写错的部分,并进行细致观察。2.根据学生的发言,确定最难写的字,并板书范写。3.组织学生自由书写本课生字,并进行巡视指导。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并集体进行评议交流。1.自主观察课后写字表,仔细看一看哪些笔画或部首容易写错,圈出来,再书空。2.认真观察老师的范写,既要

    6、看清楚笔画,又要听清楚老师的讲解。3.自由练写,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4.观察书写作品,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要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难点。例如,“吟”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令”,“庐”外部不要写成“疒”,“缘”右上部分是“彑”,不是“互”。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诵读引入,巩固生字(用时:6分钟)1.组织学生诵读本课的三首古诗,针对诵读情况进行订正。2.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生字认读情况,并通过组词检测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情况。3.讲清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走进古诗,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1.正确、流利地齐读本课的三首古诗。2.准确

    7、认读:暮、吟、题、侧、峰、庐、缘、降、费、输、瑟、骚、逊。并口头组词。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做好相应的学习准备。学生在组词语的过程中,尽量引导他们多扩词,提高词语的积累量,同时可以结合喜欢的词语练习造句,提高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二、朗读诗文,理解感悟(用时:28分钟)1.组织学生学习暮江吟。(1)播放暮江吟音频文件,引导学生倾听,想象其中的意境。(2)组织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3)利用课件呈现暮江吟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画面。(4)组织学生讨论江水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的原因。(5)利用课件呈现“夜晚月光下的江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感受。(6)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

    8、诗。2.组织学生学习题西林壁。(1)指名朗读题西林壁。(2)利用课件出示从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3)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前两句诗,结合刚才的图片和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道理。(5)师生采用问答式反复朗读后两句,深层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3.组织学生学习雪梅。(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诗人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2)组织学生针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质疑。(3)组织学生汇报前两句描写的画面。(4

    9、)组织学生汇报后两句的意思。(5)组织学生讨论: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6)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梅花和白雪相互不服输的语气和诗人为难的语气。(7)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体会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1.学习暮江吟。(1)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边听一边想象,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2)自由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相互补充。(3)细致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4)讨论并交流: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5)看图,交流:夜晚,在柔和的月光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多么可爱!(6)在音乐中,想象古诗描写的

    10、画面,用朗读表现出这种画面。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题西林壁。(1)自由朗读题西林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并绘画:横:连绵起伏、重峦叠嶂。侧:高耸入云、高峻挺拔。远:群山环绕、重峦叠嶂。近:奇峰罗列、危峰兀立、奇峰突兀。高:云雾缭绕。低:高耸入云。(3)交流:观察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4)可回忆课文画杨梅和“盲人摸象”的故事来交流。(5)讨论后归纳:站在任何位置都有局限性,只有把各处的景色综合起来,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6)朗读全诗。3.学习雪梅。(1)自由朗读雪梅,遇到不理解之处看一看注释,然后说一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2)质疑并交流:“降”:服输。

    11、“阁”:同“搁”,放下。“逊”:不及,比不上。(3)自由交流: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4)交流: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5)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6)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全诗。(7)欣赏画面,体会画面中梅花和白雪相互映衬的美丽,明白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加完美的道理。1.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2.学生观察画面、表达画面的过程就是理解古诗内容、感知古诗意境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想

    12、象,并充分地表达与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既要注重古诗本来的节奏,更要注重古诗传递的情感。4.学生的绘画不在于生动形象,不在于细致刻画,而在于抓住各个角度观察的不同结果。5.作者喜爱庐山,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象流连忘返。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6.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思考。从而得知: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7.学生在欣赏画面时,重点感受梅花和白雪相互映衬带来的美感,从

    13、而引导学生体会到“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的道理。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用时:6分钟)1.课件出示卢钺雪梅第二首,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利用课件播放这首古诗的诗意解读,指导学生欣赏并理解。3.引导学生联系第一首诗,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体会。4.拓展作业:查找另外四首题西林壁,诵读并了解大意。1.自由阅读这首古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2.在课件的帮助下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3.自由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才会完美。4.完成作业。教师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意:梅花开放时,如果没有雪,则显示不出梅的神采韵致。雪虽有了,若没有诗,更会使人平庸世俗。梅花开在傍晚的积雪中,咏梅的诗恰正作成,梅和雪,共同构成了最完整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9《古诗三首》导学案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36323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