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类型3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docx

  • 上传人:n***
  • 文档编号:431059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1.41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3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物质 分离 提纯 检验 备战 2023 年高 化学 考试 易错题 解析
    资源描述:

    《3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易错点3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易错题【01】物质分离、提纯的区别(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2)物质的提纯及其操作要求。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混合物的净化或除杂。提纯的“四个原则”及“四个必须”“四个原则”:一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二是不减少被提纯物质;三是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四是被提纯物质易复原。“四个必须”: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途径必须最佳;四是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易错题【02】结晶与重结晶(1)结晶指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可采用蒸发溶

    2、剂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控制条件,如缓慢降温、采用低浓度溶液以减小结晶速率等,可得到较完整的大晶体。(2)重结晶指析出的晶体经过溶解后再次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是一种利用物质的溶解性不同而进行提纯、分离的方法。为了制得更纯的晶体,有时可进行多次重结晶。易错题【03】分离提纯题的答题步骤(1)确定被提纯物质与除杂对象:对比两者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利用差异性(溶解度差异、密度差异、熔沸点差异、与某些物质反应的差异性等),选择合适的分离原理或除杂试剂;除杂试剂除去杂质的同时,不消耗被提纯物质,不引入新的杂质。(2)选择合适的分离

    3、或除杂装置:根据分离原理选择合适的分离装置(过滤、分液、蒸馏等);根据除杂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装置,液体试剂一般选洗气瓶,固体试剂一般用干燥管或U形管。(3)综合分析筛选答案:综合分析物质分离是否完全,被提纯物质中的杂质是否被除去。易错题【04】物质除杂方法的选择原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试剂主要操作方法N2O2灼热的铜网吸收法COCO2NaOH溶液洗气CO2CO灼热CuO转化法CO2H2SCuSO4溶液洗气CO2HCl饱和NaHCO3溶液洗气SO2HCl饱和NaHSO3溶液洗气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炭粉MnO2浓盐酸(加热)过滤Fe2O3Al2O3过量NaOH溶液过滤Al2O3Si

    4、O2盐酸;氨水过滤、灼烧NaHCO3溶液Na2CO3CO2转化法FeCl3溶液FeCl2Cl2转化法FeCl3溶液CuCl2Fe、Cl2过滤FeCl2溶液FeCl3过滤乙烷乙烯溴水洗气乙醇水新制CaO蒸馏乙烯SO2NaOH溶液洗气溴苯溴NaOH溶液分液乙酸乙酯乙酸饱和Na2CO3溶液分液易错题【05】物质检验的干扰与排除(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待检离子干扰离子排干扰措施Cl-SO42-加过量的Ba(NO3)2溶液CO32-加稀硝酸酸化OH-SO42-CO32-加盐酸酸化SO32-Ag+SO32-CO32-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CO32-SO32-加硝酸后将产生的

    5、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会产生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如在SO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2,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品红溶液检验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与此类似的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SO2等。易错题【06】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判断解释用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一定是钠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错误NaOH焰色反应火焰也是黄色,检验钾要透过蓝色钴玻璃,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现紫色说明含

    6、有钾元素,否则不含有向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溶液变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该气体是乙烯错误未反应的乙醇、乙烯、生成的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溶液X中无N错误NH3极易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稀NaOH溶液,生成的氨水浓度小,不加热时NH3不会挥发出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Y,试纸变蓝该气体是Cl2错误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的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Y可能是Cl2,也可能是O3、NO2等气体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错误O3、Cl2也能使品红褪色向溶液Y中滴加硝

    7、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Y中一定含有S错误若溶液Y中含有S,滴加硝酸时能被氧化成S,加入BaCl2也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往CH2=CHCHO中滴入KMnO4酸性溶液,溶液褪色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错误碳碳双键和醛基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用KMnO4溶液无法证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溶液X,有白烟产生X一定是浓盐酸错误只要是挥发性的浓酸遇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都能产生白烟,浓盐酸、浓硝酸都符合在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微热,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2并加热,无红色沉淀 说明淀粉未水解错误稀硫酸在淀粉水解中作催化剂,在未中和硫酸的情况下加入的新制Cu(OH

    8、)2会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在加热时得不到沉淀,应该先加氢氧化钠中和硫酸后再加新制Cu(OH)2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正确Fe2+的检验方法正确溴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滴加AgNO3溶液,未出现淡黄色沉淀溴乙烷未发生水解错误NaOH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AgOH极不稳定,分解生成黄褐色的氧化银,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Ksp(BaCO3)Ksp(BaSO4)错误溶解度大的容易向溶解度小的转化;但Ksp相近时,溶解度小的也能向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典例分析

    9、例1、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 )ABCD实验除去乙醇中的苯酚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装置B【解析】苯酚能溶于乙醇,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应加入氢氧化钠后蒸馏获得纯净的乙醇 ,故A错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吸收,乙烯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除去乙烯中的二氧化硫可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 ,故B正确;氯化铵晶体受热分解,蒸干NH4Cl饱和溶液不能制备NH4Cl晶体,故C错误;纯碱是粉末状固体,不能利用该装置制备二氧化碳,需要把纯碱换成大理石 ,故D错误。例2、实验室分离Fe3+和Al3+的流程如下:

    10、已知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FeCl4-,该配离子在乙醚(Et2O,沸点34.6 )中生成缔合物Et2OH+FeCl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B.分液时,应先将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分液后水相为无色,说明已达到分离目的D.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2.A【解析】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上,A错误;分液时,密度大的液体在下层,密度小的液体在上层,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下层液体放完后,密度小的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正确;Fe3+在浓盐酸中生成黄色配离子,该配离子在乙醚中生成缔合物,乙醚与水不互溶,故分液后水相为无色,则水相中不

    11、再含有Fe3+,说明已经达到分离目的,C正确;蒸馏时选用直形冷凝管,能使馏分全部转移到锥形瓶中,而不会残留在冷凝管中,D正确。例3、下列气体去除杂质的方法中,不能实现目的的是()气体(杂质)方法ASO2(H2S)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Cl2(HCl)通过饱和的食盐水CN2(O2)通过灼热的铜丝网DNO(NO2)通过氢氧化钠溶液A【解析】SO2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错误;这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除杂步骤,通过Cl2和HCl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除杂和分离,B正确; N2性质极其稳定,不会与灼热的Cu发生反应,而氧气则会氧化Cu发生反应:2Cu+O22CuO,可以达到除杂目的,C正确;N

    12、O不会与NaOH发生反应,而NO2可以与NaOH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因此可以达到除杂目的,D正确。例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溶液中试纸变蓝原溶液中有NH4+B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冒气泡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C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中一定有Fe3+D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解析】不可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溶液中检验氨,A错误;应先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Fe3+,C错误;BaS

    13、O4、BaCO3、BaSO3、AgCl都是白色沉淀,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SO32-等,D错误。例5、氧化石墨烯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通过氧化剥离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一种方法如下(转置如图所示):.将浓、石墨粉末在c中混合,置于冰水浴中,剧烈搅拌下,分批缓慢加入粉末,塞好瓶口。.转至油浴中,35搅拌1小时,缓慢滴加一定量蒸馏水。升温至98并保持1小时。.转移至大烧杯中,静置冷却至室温。加入大量蒸馏水,而后滴加至悬浊液由紫色变为土黄色。.离心分离,稀盐酸洗涤沉淀。.蒸馏水洗涤沉淀。.冷冻干燥,得到土黄色的氧化石墨烯。回答下列问题:(1)装

    14、置图中,仪器a、c的名称分别是_、_,仪器b的进水口是_(填字母)。(2)步骤中,需分批缓慢加入粉末并使用冰水浴,原因是_。(3)步骤中的加热方式采用油浴,不使用热水浴,原因是_。(4)步骤中,的作用是_(以离子方程式表示)。(5)步骤中,洗涤是否完成,可通过检测洗出液中是否存在来判断。检测的方法是_。(6)步骤可用试纸检测来判断是否洗净,其理由是_。【答案】 (1)滴液漏斗 三颈烧瓶 d (2)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快 (3) 反应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油浴更易控温 (4) (5)取少量洗出液,滴加,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6)与电离平衡,洗出液接近中性时,可认为洗净【解析】(1)由图中仪器构造可知,a的仪器名称为滴液漏斗,c的仪器名称为三颈烧瓶;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为了是冷凝效果更好,冷却水要从d口进,a口出。(2)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控制反应速率,避免反应过于剧烈,需分批缓慢加入KMnO4粉末并使用冰水浴。(3)油浴和水浴相比,由于油的比热容较水小,油浴控制温度更加灵敏和精确,该实验反应温度接近水的沸点,故不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32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考试易错题(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43105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