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类型1_第十四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讲解PPT).pptx

  • 上传人:n***
  • 文档编号:454325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687.8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_第十四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讲解PPT 第十四 单元 20 世纪 下半叶 世界 变化 讲解 PPT
    资源描述:

    《1_第十四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讲解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_第十四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讲解PPT).pptx(55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第十四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新高考版(新教材)历史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考点清单考点1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基础梳理一、冷战与两极格局1.美苏冷战美苏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1)美苏冷战的原因美苏失去同盟基础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根本原因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美国的战略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苏联的意图战后的苏联希望

    2、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推波助澜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推波助澜(2)冷战的发生:二战后,美国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对行动,挑起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2.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的形成(1)表现美国苏联政治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表明美苏关系正式破裂,标志着冷战的开始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形成经济上1948年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提出于1947年),是“杜

    3、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上1949年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1955年,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2)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二、冷战的

    4、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1.冷战的发展冷战的发展(1)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2)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对抗。(3)表现: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1964年,日本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崛起标志事件: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

    5、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兴起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2.多极力量的成长多极力量的成长(1)表现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2)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三、两极格局的瓦解1.美苏关系的变化美苏关系的变化时期特征苏联美国20世纪70年代日趋紧张苏联入侵阿富汗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实施“战略防御计划”20世纪80年代以后走向缓和(1)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2)裁军:1987

    6、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3)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4)苏联与中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2.两极格局的瓦解两极格局的瓦解原因(1)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2)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重难提升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区别是美、英、苏等国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

    7、国际会议所确定的二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联系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来说,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二、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其影响1.特点(1)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与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核心,在国际事务

    8、中起主导作用。(3)冷战是主要的斗争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虽然两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服从于美苏战略的大局。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2.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的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两极格局具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局部地区的纷争不断。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了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

    9、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考点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基础梳理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背景背景: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2.特点特点: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3.措施措施国内国际措施(1)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2)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3)利用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1)金融: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投资:建立世

    10、界银行(3)贸易: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影响(1)经济增长一度较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再次进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但美国居于主导地位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知识链接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选择性必修2)1.金本位制(1)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家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11、2)特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3)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4)瓦解及影响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2.布雷顿森林体系(1)形成: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2)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

    12、美元挂钩。(3)影响积极: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消极: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机构宗旨业务活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4)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二、二战后国际贸易

    13、体系的建立(选择性必修2)1.原因: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2.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宗旨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

    14、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间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直接降低了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3.发展: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时间:2001年。(2)意义: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贸易形式的变化(1)原因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

    15、交易手段。(2)表现: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3)影响: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背景背景(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3.影响影响:

    16、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知识链接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选择性必修2)(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2)具体体现计算机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已遍布全球人工智能技术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涵盖机器人制造、语言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考点清单考点清单素养提升素养提升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海洋技术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_第十四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讲解PPT).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45432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