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3.1 水循环(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小花
  • 文档编号:472447
  • 上传时间:2024-04-2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348.6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3.1 水循环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水循环 课时 教学 设计
    资源描述:

    《3.1 水循环(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 水循环(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时设计 课 题 水循环(第一课时)课 型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授课班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新教材湘教版第四章第第一节内容水循环。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为达标做好知识上的铺垫。第二部分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介绍了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课标”的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要能“读”“说”“画”,会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

    2、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学习者分析学习风格:自初中以来的学习习惯看来,较为被动,习惯接受式的学习,需要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等方法,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心理方面:高一学生有一种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这促使他们理性思考,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讲解时应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引起学生兴趣。知识基础:已学过水的三态变化、物质能量平衡;能力方面:高一学生知识面狭窄,运用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所以在难点处理上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像登楼一样多设几个台阶,降低难度。学习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了解水循环,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学生探索水环境的兴趣。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事

    3、物是有普遍联系、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辨证唯物观。综合思维: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简单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区域认知: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地理实践力:能够与同学合作,调查和了解所在生活区域内的水循环状况。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掌握其主要环节。难点:1.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图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贴纸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活动一:导入及先行先学情景导入:学生观看不同空间不同状态水的图片

    4、。播放图片的同时朗诵“同学们印象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是气势庞宏的黄河?是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山间的涓涓溪流?是秋风萧瑟下静谧的湖水?是银装硕果的雪吗?还是同学们操场上挥洒的汗水?学生观看水的图片,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水。通过对观看大自然中不同水的观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揭露水循环秘密的兴趣。一先行先学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上先行先学的内容1让每小组小组长快速检查本组预习情况,并反馈情况。2老师抽查部分学生完成情况。学生配合小组长检查,也可以提出预习中难以理解的问题 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每节课课前认真预习活动二:问题反馈检测二问题反馈检测PPT展示问题反馈题目,并

    5、随机请学生起来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学中解决学生根据导学单认真思考,回答老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活动三:合作探究一 、水的行星1.水的存在形式:固、液、气2.水体的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二 、自然界的水循环【活动探究1】结合实验绘制和张贴水循环过程示意图。1.概念:空间移动 状态的转化2.类型: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3.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活动探究2】认识宁夏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迁移交换作用 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平衡更新作用 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6、,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影响塑造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联系调节作用 水循环调节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活动探究3】结合材料探讨水循环的意义引导学生看地球水体的分布图,了解不同水体的分布及水体存在的形式。结合水循环的环节模拟实验视频,安排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出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并一一和实验现象对应,标注出类型。同时抽一组同学上黑板上来张贴水循环的环节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图3.3)。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1. 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2. 读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3.读图,

    7、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材料一 原本植被丰茂、地表平坦的黄土高原如今已变得千海万塾。入海口地,每于黄河携了大量的泥沙,每年有近16亿吨泥沙进入黄海,使得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三角洲车均每年以2-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黄河上游神的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达1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是全国著名的水电资源富集地区。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合理开发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材料二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曾断言:“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材料三 全球年平均水量收支情况图 全球年平均水量收

    8、支情况(个单位)1. 不断扩大的黄河三角洲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景观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体现水循环怎样的地理意义? 2.水力发电利用的是什么能量?由什么能转换而来?由此得出水循环有什么地理意义?3.材料二体现了水循环意义的哪个方面?4.读图并带入数据,计算海洋水量的收入和支出,说出收入和支出的关系。由此得出水循环有什么地理意义?在教师引导下观察不同空间位置水体分布量的差异。根据实验,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画出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并标注出类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相关问题,一起探讨宁夏砂田是如何来影响水循环环节的结合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水循环的意义观察水分布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水分布的宏观布局有了初步

    9、的了解,为接下来水循环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观看实验视频,让学生初步掌握水循环的驱动力和基本环节,并通过学生画图贴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的熟知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让水循环发生的过程真正的进入学生头脑,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水循环类型,落实区域认知核心素养以“宁夏沙田种西瓜”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走进课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归生活,处理问题。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实践力学生通过课本查找并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总结能力。用材料和数据解释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突破本

    10、节重难点内容。充分利用数据,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知识升华水循环联系了各圈层,与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成整体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水循环使得水圈不断平衡更新,维持生物圈的生命,同时与大气环流一起造就了各种天气和气候,并对地表不断塑造,形成各种地貌。此过程体现水循环的五大地理意义。水循环地理意义渗透到自然界的各个圈层,图表总结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活动四:拓展延伸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例如总溪河、武佐河等),主要参与了哪种水循环类型?分析近几年某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活动五:巩固提升读右边“水

    11、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1-4小题。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循环之一,可以促进地球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下图为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所指的水循环环节是( A )A.和B.和C.和D.和2.图示水循环环节中,输送水量最大的是( A)A.B.C.D.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B ) A B C D4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

    12、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它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 B CD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优点:1.让学生以实验视频模拟水循环环节,帮助学生理解。2.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水循环的环节在空白图中画并上台粘贴,加深了学生的印象。3.课堂活动环节准备的十分充分,环环相扣,学生能够层层递进学到地理知识。4.本节课思路清晰,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突出。5.以有代表性的案例做为突破口,以小组合作形式解决课本要点问题,化繁为简,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不足:1.板书的内容较少。2.虽然大多少学生得到了锻炼,但极少数学生还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后在教学中应尽量改正这些不足的问题,争取在未来教学中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3.1 水循环(第1课时) 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47244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