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考试要点07 古代诗歌阅读2-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92898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5.39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对点变式题 考试要点07 古代诗歌阅读2-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 必考 07 古代 诗歌 阅读 点变式题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资源描述:

    《考试要点07 古代诗歌阅读2-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要点07 古代诗歌阅读2-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师客文库上搜索。

    1、必考点07 古代诗歌阅读诗经+先唐古诗+宋词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小题。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喈喈鸡叫的声音。君子:丈夫。夷:通“怡”,喜悦。胶胶:鸡叫声。 瘳(chu):病愈。1. 赏析诗中的景物描写。 2. 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诗歌描绘了风雨大作、天色阴沉、伴随着鸡鸣的暗淡、悲凉的景象,运用起兴,对“风雨”“鸡鸣”的描写引出了后面人物的活动;渲染了风雨凄迷、阴冷沉郁的氛围,从而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后

    2、的喜悦之情。2、特点:重章叠唱。作用:在对风雨的反复描摹中,深化诗歌中暗淡、凄凉的'意境,渲染气氛,强化喜悦的感情,突出主题。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解析】1.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常见题目,要根据景物的不同位置辨析其不同作用。2. 本题考查篇章结构的特点。作为诗经中的诗篇,本诗也不例外具有重章叠唱的特色,结合所学知识,不难解答。本诗第一章从感觉寒意写风雨,第二章从听觉来写风雨。风雨急骤之貌从何而来,这对于独处于“小屋静“之下的盼归人而言,听到风雨声就可明了。风雨潇潇,加之鸡鸣声声不息,扰乱着夜的清静,扰乱着女人的心境。最

    3、后终于在疾风暴雨中的看到丈夫回到了她的身旁,她那积思之病顿时痊愈了。百般相思,千般怅痛,万般怨恨,刹那间化作轻风流云而逝。第三章,应该是黎明时分了。因为鸡叫三遍即天明。全诗三章可以看作鸡叫三遍。按古代计时制度,一夜分五更,鸡从半夜起叫头遍,那时是三更时分,鸡叫三遍应该是五更时分了。“风雨如晦”,其意即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因此这当然是天明的时候了。天明时分,丈夫回来了。这一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之苦。虽然带进了一身寒气,但妻子仍然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跃上眉稍。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5小题。苦寒行曹 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

    4、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注】 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诘(jí)屈:盘旋曲折。怫(fú)郁:忧虑不安。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3.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4.诗歌描写了行军沿途中哪些景物或景象,来表现行军之难的?5.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

    5、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3.交代了行军的地点;用“艰”“巍巍”写山的高大难行,为下文抒发行军的艰辛作铺垫;照应诗歌的题目。(答出两点即可) 4.途的景象是:劲烈的寒风摇撼着山间的高树;饥饿的猛兽夹路蹲伺行军的将士;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盖,看不到人烟。行军野外,桥梁断绝;迷失道路,没有宿处;人马同饥,凿冰做饭。 5.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的内心波动:登攀险坂的慨叹、瞻念故乡的怀思、担薪做饭的悯伤。这些真情实感与诗人安定天下的壮怀有密切的联系。【解析】3.诗歌的首句一般有破题、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也

    6、有这个作用。4.诗歌从“羊肠坂诘屈”至“雪落何霏霏”共八句诗,依次描写了沿途的景象;从“水深桥梁绝”至“斧冰持作麋”描写了行军之难,摘取其中的关键词即可。 5.曹操在这首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与短歌行中的不尽相同。可以结合“延颈长叹息”“我心何怫郁”“悠悠令我哀”等诗句分析。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亲征高干途中于鞍马间作成的。高干本是袁绍的外甥,又系其下属任并州牧。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因慑于曹操的武力而归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征乌桓之机,举兵反叛盘踞壶关口。为了平定北方,彻底铲除袁绍势力,曹操带着连年征战的疲劳,冒着北方冬春凛冽的寒风,翻越巍峨险峻的太行山,又率师北上

    7、作战。译文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6-7问题。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8、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 纪:经营6.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7.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答案】 6.D7.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与人之间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相呼、相饮、相思、相言、相笑等情景,尽情地

    9、表现出来。【解析】6.阅读全诗,通过“农务”、“力耕”等词,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诗歌。“过门”相访的,一起“斟酌”的,“相思”的,“言笑”的,都是乡亲邻里农民兄弟,而且诗人和乡亲邻里互相串门、一起饮酒、围坐谈笑,关系十分融洽和睦,全诗的的基调是快乐的。理解把握了这首诗的大方向,马上就可以解答第1小题了。A、B不符合本诗的题材特点和思想情感的大方向,所以是错误的。C项的理解和本诗的感情基调相背,也是错误的。再依据注解,可以明确判定D正确。7.这一题既考查了思想内容,又考查了表现手法。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他对田园生活是抱有一种向往和追求的态度,所以,他笔下的田园生活

    10、一般都是美好的。从这首诗来看,他描写的是人们之间的日常生活,从“相呼”、“斟酌”、“披衣”、“言笑”等描写来看,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其“白描手法”从语言的质朴中不难看出。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问题。新荷叶李清照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注】该词是为一位友人祝寿而作,这位友人信息不详。安石:东晋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8.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11、项是( )A. 这首词上片前五句交代了友人举办寿宴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秋季,地点是某处楼台。B. 这首词上片末尾两句从多个角度描写侍女,表现了她们美好的形象,也表明友人待客真诚。C. 这首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如上片中的“簪笏”代指宾客,下片中的“鹤”“松”代指友人。D. 这首词上片侧重于描写场景,下片侧重于抒发情感,整首词语言清丽,风格典雅,主旨深远。9. 下片末尾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 8.C 9.下片末尾两句意思是: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

    12、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解析】8. 本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项,“下片中的“鹤”“松”代指友人”错,鹤鸟寿长谓之仙鹤,松柏常年青翠,合用为祝寿之辞。故选C。9. 本题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重点理解尾联的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答题步骤即解释诗句含义、明确手法、分析诗人情感。“安石须起”二句:谢安,字安石。隐居后屡诏不仕,时人因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指百姓。诗人借用典故,以隐居会稽东山的晋人谢安比喻寿主,借“时人”希望谢安“东山再起”,以喻作者自己企盼正在“东山”隐居的寿主复出

    13、做官。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0-11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南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问讯”写作者探听湖上的景色,是为了烘托后文“重来”的惊喜。B.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C.“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

    14、此的欣喜。D.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11.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0.A11.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鸥自由翱翔为动静。一静一动,描绘出一幅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画面;以景结情,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之情。【解析】10. A 项,“问讯”理解不准确,“问讯”是“问候”的意思,目的是表达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从全词看词人已经到湖边。11.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

    15、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如果说上片以问讯春色和风物含情写出了物我一体的美妙境界,那么,下片就以唾弃世路和同盟鸥鸟表露出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而这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粱的结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师客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考试要点07 古代诗歌阅读2-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shikewenku.com/doc/9289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1 师客巴巴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黔ICP备2021006494号-1



    收起
    展开